揭露!除甲醛行業禍亂之源,這三點導致諸多品牌爆雷!
瀏覽數:219次 發布時間:2025-07-24 18:30:50 作者:http://www.yohuhu.cn/揭露!除甲醛行業禍亂之源,這三點導致諸多品牌爆雷!
當大眾健康意識與日俱增,新房甲醛危害被廣泛認知,房屋租賃規范將甲醛超標納入管控,室內環境治理員成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,除甲醛行業本應迎來規范化發展的曙光。然而現實卻是,這個與千萬家庭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,正深陷亂象泥潭。
2024年,北京某除甲醛頭部品牌因教唆加盟商篡改檢測數據被曝光,最終銷聲匿跡,卻又換個“馬甲”卷土重來;近日某欄目記者暗訪多家頭部品牌,更是揭開了行業“遮羞布”——以次充好的劣質產品、篡改的自檢結果、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勾結修改的數值,這些手段共同編織出一張忽悠消費者的大網,只為牟取暴利。
深耕行業十年,我們見證了太多亂象,也洞悉了背后的根源。除甲醛行業之所以頻發信任危機,核心原因可歸結為以下三點:
一、行業門檻低:加盟模式埋下的“定時炸彈”
當前,除甲醛品牌多以招商加盟或代工服務拓展業務。這種模式的“優勢”顯而易見:能快速搶占市場、回籠資金,降低管理成本,還能切割主體責任,讓品牌在短時間內“茁壯成長”。
但在行業內卷的催化下,其弊端被無限放大:
- 加盟門檻低至離譜:幾千元就能加盟某品牌并獲得“等值”產品,甚至家政、裝修等相關行業從業者,都被品牌方引導著跨界入行。
- 從業者專業性堪憂:低門檻導致行業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,專業性幾乎為零。不少人僅學會用品牌方提供的劣質產品簡單噴涂,便自詡“專業人士”,對除甲醛的核心原理、配套工藝、專業知識一竅不通。
當“入行”變得像買件衣服一樣簡單,“專業服務”便成了空談,行業根基早已被蛀空。
二、偽專家橫行:收割套路包裝的“身份騙局”
在除甲醛這個小眾領域,“專家”“老師”遍地都是。但深究他們的背景,大多是被加盟品牌“割過韭菜”的行業老炮,學術背景多在本科以下。他們的“專家”頭銜,與其說是專業能力的證明,不如說是“被收割經驗”的積累——擅長的不是做好品牌、深耕事業,而是逆向收割行業小白。
這些偽專家的套路大同小異:
- 用“專家”身份包裝自己,通過收徒、加盟等方式吸引新人;
- 傳授的不是專業知識,而是修改檢測數值、忽悠消費者、撇清責任的“歪門邪道”。
當“專家”成了收割工具,行業的專業根基被徹底扭曲,消費者的信任更是被肆意踐踏。
三、逐利成主流:畸形價值觀主導的“行業塌方”
前兩點的疊加,讓整個行業陷入了“唯利是圖”的怪圈。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所謂的“行業老炮”,主流價值觀都圍繞“如何盈利”展開,甚至不惜采用違規手段:
- 頭部品牌用OEM貼牌的劣質產品以次充好,卻宣稱“自研”;
- 從業者鉆研的不是有效治理技術,而是如何篡改數據、忽悠客戶;
- 很少有人沉下心研發真正有效的產品,更別提為消費者提供實打實的服務。
當逐利壓倒了責任,短期暴利取代了長期口碑,行業的信任危機便成了必然。
行業破局:從自律開始的“正道之光”
或許有人會質疑,揭露這些亂象是為了打壓同行、抬高自己。但對深耕十年的我們而言,除甲醛不是一門“快生意”,而是一份需要敬畏的事業。我們見過太多家庭因甲醛超標深受其害,也深知行業規范化的迫切性。
以我們綠色家緣為例,自成立起便堅持走難而正確的路:
- 拒絕加盟模式,采用品牌直營,確保服務標準統一、責任可追溯;
- 嚴選產品與工藝,引進中美日加等國的成熟單品,搭建P10產品組合,自建G32作業標準,輔以物理增益工藝,形成精細化治理體系;
- 公開透明接受檢驗。為了避嫌,不提供單獨甲醛檢測服務,不屑于那些行業常見的違規獲客手段。鼓勵用戶自選第三方CMA機構檢測,并提供費用補貼,用真實數據證明效果。而非指定或停留在口頭認可cma檢測結果。
除甲醛行業的良性發展,從來不是靠“忽悠”和“套路”,而是需要所有從業者回歸初心——把消費者的健康放在首位,用扎實的技術、有效的產品、規范的服務重建信任。若繼續任由“笑貧不笑娼”的畸形價值觀主導,最終只會讓整個行業被市場和消費者拋棄。
愿更多從業者覺醒,讓除甲醛行業真正成為守護家庭健康的屏障,而非收割利益的戰場。